返回

咸鱼的娱乐圈生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0章 单日票房破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2分?卧槽这分数真不是刷出来的吗?直接高了第二名一大截。”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居然还是一部青春片。”

    “嘶,简直打破了我对青春片的刻板印象。”

    看着《那些年》的某瓣评分,大家都惊了。

    不是说《那些年》的女主因为剧本太烂跑路了吗?不是都在说这是一部粗制滥造的电影吗?

    这票房,这评分,谁信啊?

    于是这一天,许多人讨论的话题都换成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还没有去看过电影的人都在打听这部电影在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竟然能获得这么高的评分。

    但是他们得到的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

    有人说这是一部青春喜剧片,适合带上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起去看。

    有人说这是一部能勾起青春回忆的影片,容易让人泪奔,建议一个人去,并且多带些纸巾。

    许多机智的网友很快就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劲,连忙去查看这两天网上有关《那些年》的信息。

    在将大家的言论一点点剥离出来以后,才知道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原来是因为某些人自己淋过雨,所以现在想去撕别人的伞啊?

    要不是那些强调是喜剧片的人,昨晚还扬言要去刀自己的朋友,可能他们都要被骗过去。

    那些发现事情真相的网友,在倒吸一口凉气之后,十分果断的加入到了“喜剧党”中。

    然后本来要浮出水面的真相,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又慢慢的沉了下去。

    虽然大部分人是骗不到了,但是总有人会被蒙在鼓里。

    在大家的讨论下,《那些年》晚上的票很快就销售一空。

    亿达影业反应最快,将《雷霆之怒》跟《临界》的排片量分了一部分出来,直接将《那些年》的排片量提到了20%。

    其他影院见状也纷纷跟上,不过考虑到是青春片的原因,他们也只是将排片量从5%提到了10%左右。

    毕竟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电影,青春片的受众还是比较少的。

    而且《雷霆之怒》与《临界》现在的口碑虽然非常差,但是背后可都是有资本在运作的,尽管已经被骂成一坨了,但是在第一个周末肯定还会迎来一波爆发。

    ……

    晚饭过后,大量影迷开始涌入影院。

    许多电影黄金时段的票几乎都出现了售罄的情况。

    其中最奇怪的就买了《那些年》票的观众。

    因为他们之中有半数都是一个人来的,就算是结伴而来的大多也是2-3人。

    情侣的占比少之又少,一个场次几乎也就几对情侣。

    跟其他电影大量情侣观影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且最奇怪的是他们许多人走进影院的第一件事不是买可乐与爆米花,而是先去买了包纸巾。

    那些买了纸巾与没买纸巾的互相瞪眼,相顾无言。

    买了纸巾的大都在暗自偷笑,而那些没买的则是觉得对方莫名其妙,喜剧片买纸巾进去干嘛?擦口水吗?

    走进影厅后,看着坐在自己旁边天真无邪的陌生人,许多人最终还是有些不忍心,于是提醒他们如果需要纸巾的话,可以开口。

    电影开始,本来还有些嘈杂的影厅顿时安静了下去。

    电影的整体节奏让人非常的舒服,很容易就让人带入进去,时不时的就会引起一片笑声。

    那些眼神清澈的观众很快就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虽然有笑点,可是好像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啊。

    就这还能把人笑哭?这帮人笑点怕不是有点低吧?

    不过他们却没有机会细想,屏幕上显示的一幕幕很快就将他们带到了回忆之中。

    直到《那些年》的歌曲响起,眼泪不自觉的顺着脸颊流下来的时候,他们终于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去买了纸巾了。

    原来他们才是小丑。

    等到晚上最后一场结束后,网上再一次充满了谴责的声音。

    “我一直以为跟你们是同类,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你们居然都是狗!”

    “难怪老觉得你们说话奇奇怪怪的,原来是在这等着呢?”

    “你们知不知道老子一张纸巾都没带,鼻涕全擦前排的靠背上了。”

    “卧槽,终于找到组织了,我昨晚的时候也是这样干的。”

    “芽儿~~~楼上这两个!!!”

    “谁踏马告诉我是青春喜剧的?带着女朋友开开心心的去看,结果一出来直接分手了!”

    “这话怎么有些耳熟?是你把她甩了?”

    “呜呜,没有,我是被甩了,她说要去找她的白月光!”

    “造孽啊!”

    “恭喜各位坐上了受害者的末班车。”

    有人破口大骂,有人幸灾乐祸。

    于是《那些年,我

第200章 单日票房破亿?(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